CERN"大型強子對撞機" !上帝粒子引爆毀滅性暗黑物質,開啟地獄大門?無底坑另度空間魔獸!外星生物之謎!末日核戰!基因操控!
大事件!CERN 停動3年,"大型強子對撞機"加速啟動!上帝粒子將打開地獄大門,開啟毀滅性蟲洞?暗黑物質召喚無底坑惡魔?哈米吉多頓末日預言的世界大戰!直闖無底坑第五度或以上的空間維度?陰間之門正在打開?!
2022年7月5日下午4點,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將啟動其大型強子對撞機。它已經3年多沒有啟動了。有許多理論在流傳,這可以打開微小的量子黑洞。7月5日,他們將以13.6萬億電子伏特(13.6TeV)的速度啟動它,創造世界紀錄。
耶穌說,在他再來之前的最後時段,將會好像"挪亞的日子一樣"(馬太福音24:37)。 早在挪亞時代,就有人試圖用巴別塔打開進入靈界的大門(創世紀11)。 今天,歐洲核子研究中心,就是另一次嘗試做同樣的事情......
瑞士CERN總部 -- 到底什麽是CERN?
CERN 就是"大型強子對撞機" 名叫(Large Hadron Collider)簡稱為(LHC)
CERN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,他們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室,名叫大型強子對撞機(LHC)就位於這裡。 強子對撞機(也被稱為CERN)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強大的"粒子加速器",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機器;這機器大得驚人,有17英里長,埋在地表下574英尺。 許多傑出的物理學家,包括霍金,都認為它不僅有可能摧毀世界,而且還有可能摧毀宇宙本身。
先不談細節或技術定義,大型強子對撞機,被設計為以光速或接近光速,將亞原子粒子以極快光速撞在一起,為要將組成世上任何物質的"粒子"打散,並找到在大爆炸後幾分之一秒點燃或啟動宇宙的"原始粒子",即所謂 "上帝粒子"。 但是,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,究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完成什麽?
在主流媒體上,關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大部分文章,都在討論平凡的科學研究作為目標,但這些目標似乎並不能證明所花費的時間、精力、金錢,更不用說危險的風險。 為什麽要在一個危險的實驗上花費數十億美元,而這個實驗還沒有任何有用的發現(即使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實驗),也只是為了發現所謂的 "大爆炸 "是如何發生的?
答案可能在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高級官員,實際上有別的想法!那是更邪惡的想法! 相信這些科學家真正想要實現的,是進入一個跨維度的門,這不僅僅是由他們的圖標和神秘的聯系所暗示的,而是他們自己提出的東西。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主任貝托魯奇就說過 : "大型強子對撞機" CERN 可以打開一個通往另一個維度的門,從這扇門裡,可能會出現一些東西,或者我們可能通過它發送一些東西"。
儘管這種說法,對我們這些相信存在另一個精神維度的基督徒來說,是令人不安的,但對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來說,這顯然不是什麽新鮮事。他們相信其他平行和替代維度的存在(物理學認為至少有11個維度),他們相信,在重新創造大爆炸的條件下,科學家可以撕開分隔兩者的面紗。 然而,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,似乎沒有真正理解這可能是多麽徹底的危險......
歐洲核子研究中心,與啟示錄9:1-11 :
這些關於打開另一個維度的門的討論,先令人想起了啟示錄9:1-3
「第五位天使吹號,我就看見一個星從天落到地上,有無底坑的鑰匙賜給它。 它開了無底坑,便有煙從坑裏往上冒,好像大火爐的煙;日頭和天空都因這煙昏暗了。 有蝗蟲從煙中出來,飛到地上;有能力賜給牠們,好像地上蠍子的能力一樣。」 (啟示錄9:1-3)
在這裡,使徒約翰告訴我們,撒但將會得到了"無底坑洞"的鑰匙後,會向世界釋放一群類似蝗蟲的魔鬼生物,然後咬那些沒有神印記的人 5 個月。 這令我們看到這個聖經啟示錄中的事件,很有可能跟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正在進行的實驗有關!
「並且吩咐牠們說,不可傷害地上的草和各樣青物,並一切樹木,惟獨要傷害額上沒有神印記的人。 但不許蝗蟲害死他們,只叫他們受痛苦五個月。這痛苦就像蠍子螫人的痛苦一樣。 6在那些日子,人要求死,決不得死;願意死,死卻遠避他們。」 (啟示錄9:4-5)
有趣的是,"無底坑 "一詞,在希臘語聖經中被翻譯為"abussos",字面意思是深淵的隧道(所以它不只是一個坑,而是一個隧道--通往深淵的隧道)。 通往另一個維度的隧道(蟲洞)或黑洞的想法,在很大程度上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核心內容!這也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核心。 你猜科學家們經常用什麽詞來描述黑洞?他們稱這為 "無底坑洞"。
更有趣的是,CERN目前座標上的所在的小鎮名稱,在羅馬時代被稱為 "阿波羅",那裡有一座紀念毀滅者阿波羅(Apollo)的神廟,羅馬人認為它是通往冥界的通道(注意,"無底坑洞"與冥界有關)。 看看《啟示錄》9:11是如何說到 阿波羅(Apollo):
"有無底坑的使者(墮落天使)作牠們的王,按着希伯來話,名叫亞巴頓,希臘話,名叫亞玻倫 (阿波羅)(Apollo)。"(啟示錄9:11)
Comments